陕北黄土高原煤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及质量评价

TD88%S152;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土壤退化不容忽视.选取陕北黄土高原神府矿区某煤矿的开采、治理以及自然3个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对比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技术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土壤中颗粒质量分数排序为砂粒>粉粒>黏粒,粉粒质量分数在开采区最大,随距离增加而减少,砂粒与粉粒呈相反的分布规律,黏粒变化不大且质量分数较少;土壤含水量随距离增加呈整体上升趋势,在开采区边缘附近变化较大;土壤整体呈碱性,pH在开采区最低,随距离变化波动较大;电导率在开采区最高,随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在波...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学报 Vol. 46; no. 5; pp. 1555 - 1564
Main Authors 刘钊, 韩磊, 王丹月, 刘志宏, 陈芮, 李日升, 夏龙飞, 常珊珊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陕西省土地资源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陕西西安710065%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01.05.2021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ST21.821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88%S152;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土壤退化不容忽视.选取陕北黄土高原神府矿区某煤矿的开采、治理以及自然3个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对比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技术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土壤中颗粒质量分数排序为砂粒>粉粒>黏粒,粉粒质量分数在开采区最大,随距离增加而减少,砂粒与粉粒呈相反的分布规律,黏粒变化不大且质量分数较少;土壤含水量随距离增加呈整体上升趋势,在开采区边缘附近变化较大;土壤整体呈碱性,pH在开采区最低,随距离变化波动较大;电导率在开采区最高,随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在自然区达到了最大值;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在开采区最高,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少.开采区的土壤质量较差,治理区的土壤质量有所改善,但与自然区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土壤扰动较大,虽然通过土壤基质提高、植被种植的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土壤经过扰动后再恢复到之前的状态需要比较长的周期进行治理.矿区的生态治理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区域环境特征相适应,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统筹谋划,采取环境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高质量发展.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ST21.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