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火灾烟气特性研究

X951; 以某典型高海拔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为依托,通过FDS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排烟量和自然风情形下,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烟气蔓延、温度及能见度分布规律,得到了最佳机械排烟量推荐值,并为人员逃生及烟气控制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自然风时,自然排烟时有部分烟气进入联络通道,不利于人员逃生;机械排烟时,随着排烟量的增大,烟气蔓延距离明显缩短,但隧道拱顶温度降低幅度较小;当排烟量取为300 m3/s时,无论是否存在自然风,隧道特征高度处温度均低于60℃,能见度均大于10 m,且烟气主要集中在隧道顶部并与下层空气分界明显,人员疏散可处于安全状态.人员逃生建议:无自然风时,人员从有联络排烟道...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Vol. 44; no. 6; pp. 1398 - 1407
Main Authors 孙建春, 张敏, 向龙, 杨轲清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01.12.2024
四川省燃气安全与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2132
DOI10.13409/j.cnki.jdpme.20230807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X951; 以某典型高海拔单洞双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为依托,通过FDS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排烟量和自然风情形下,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烟气蔓延、温度及能见度分布规律,得到了最佳机械排烟量推荐值,并为人员逃生及烟气控制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自然风时,自然排烟时有部分烟气进入联络通道,不利于人员逃生;机械排烟时,随着排烟量的增大,烟气蔓延距离明显缩短,但隧道拱顶温度降低幅度较小;当排烟量取为300 m3/s时,无论是否存在自然风,隧道特征高度处温度均低于60℃,能见度均大于10 m,且烟气主要集中在隧道顶部并与下层空气分界明显,人员疏散可处于安全状态.人员逃生建议:无自然风时,人员从有联络排烟道一侧疏散通道或就近疏散通道逃生;控烟策略:建议引入适量的纵向机械送风,方向从无联络排烟道一侧吹向有联络排烟道一侧,有利于缩短烟气的流动长度,为人员逃生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考虑关闭离火源位置较远的排烟风机,提高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
ISSN:1672-2132
DOI:10.13409/j.cnki.jdpme.202308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