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法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地震倒塌破坏分析

TU443;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入最大响应参数(应力、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等)杆件作为初始破坏杆件,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AP法)分析剩余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作用中产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单层网壳结构地震薄弱区处于底部区域,且受地震影响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处于薄弱区域的杆件初始失效会使结构节点最大竖向位移、塑性杆件比例、总应变能等结构响应参数急剧增大,并且加速了结构的凹陷.由于杆件的初始失效,...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Vol. 44; no. 3; pp. 632 - 639
Main Authors 吴文青, 朱南海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01.06.2024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 3410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2132
DOI10.13409/j.cnki.jdpme.202212260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443; 在地震作用中,结构的薄弱部位构件可能会先发生初始失效,并导致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中发生倒塌破坏.为研究在杆件初始失效下单层网壳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法)确定网壳结构薄弱区域分布规律及结构的动力响应,引入最大响应参数(应力、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等)杆件作为初始破坏杆件,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AP法)分析剩余结构在之后的地震作用中产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单层网壳结构地震薄弱区处于底部区域,且受地震影响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处于薄弱区域的杆件初始失效会使结构节点最大竖向位移、塑性杆件比例、总应变能等结构响应参数急剧增大,并且加速了结构的凹陷.由于杆件的初始失效,其两端节点发生较大塑性,周围杆件塑性发展明显,应重点关注处于地震薄弱区的杆件,该区域杆件若发生初始失效将对结构产生影响较大.
ISSN:1672-2132
DOI:10.13409/j.cnki.jdpme.2022122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