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及其稳定性表征

TS201;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0.在此基础上,以红曲色素包埋效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添加量1.5%、芯壁比2.89∶1、凝聚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包埋效率为85.06%.对红曲色素微胶囊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光稳定性及体外模拟胃肠道释放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显著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和贮藏稳定性,且在低温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最为稳定...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食品科学 Vol. 45; no. 23; pp. 221 - 231
Main Authors 陈师昀, 宋畅, 陈艺玲, 侯思文, 梁梓华, 李文龙, 吕旭聪, 倪莉
Format Magazine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福建晋江 362200 15.12.2024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08%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福建晋江 362200%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08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63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40604-01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S201;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0.在此基础上,以红曲色素包埋效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添加量1.5%、芯壁比2.89∶1、凝聚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包埋效率为85.06%.对红曲色素微胶囊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光稳定性及体外模拟胃肠道释放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显著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和贮藏稳定性,且在低温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最为稳定;通过模拟红曲色素及其微胶囊的光降解过程,发现红曲红色素和橙色素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黄色素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微胶囊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微胶囊体系对延缓红曲色素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有良好的效果,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明显高于模拟胃液,这表明微胶囊体系可以很好地控制红曲色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ISSN:1002-663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406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