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种质)室内抗病性评价
S662.1%S436.621;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验证.选取优势病原菌种类,采用离体有伤接种枝条的方法测定37个桃品种(种质)对其的抗性,并根据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54株分离物,经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有3个种,其中:35株为桃拟茎点霉(Diaporthe amygd...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果树学报 Vol. 41; no. 5; pp. 980 - 989 |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新乡 453003%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1300%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174
2024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9-9980 |
| DOI | 10.13925/j.cnki.gsxb.20230475 |
Cover
| Summary: | S662.1%S436.621; [目的]明确桃枝枯病的病原菌以及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方法]观察桃枝枯病田间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扩增测序其ITS、EF-1α和TU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验证.选取优势病原菌种类,采用离体有伤接种枝条的方法测定37个桃品种(种质)对其的抗性,并根据病斑长度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枝枯病的抗性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获得54株分离物,经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有3个种,其中:35株为桃拟茎点霉(Diaporthe amygdali),5 株为甜樱间座壳(Diaporthe eres),14株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 dothidea).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对接种后发病的病斑再分离鉴定,均能得到与原病原菌一致的菌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根据病斑长度利用聚类分析将37个桃品种(种质)分为4类,类型Ⅰ有5个、类型Ⅱ有11个、类型Ⅲ有15个、类型Ⅳ有6个.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质)中,免疫3个(光核桃、红花山桃和帚形山桃),占8.10%;抗病2个(白根甘肃桃和红根甘肃桃),占5.40%;中抗11个,占29.73%;感病15个,占40.54%;高感6个,占16.22%.[结论]无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D.amygdali、D.eres和B.dothidea,其中D.amygdali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81%,不同桃品种(种质)对桃拟茎点霉菌的抗性不同,筛选到2个免疫品种(种质)、3个抗性品种(种质). |
|---|---|
| ISSN: | 1009-9980 |
| DOI: | 10.13925/j.cnki.gsxb.20230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