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旋轴流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

TD441; 随着节能降耗成为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提高通风机能量转换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通风领域内关键问题.掌握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演化机制是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对旋轴流通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通风机内部流场.基于熵产理论,建立了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理论模型,明确了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与空间流场参数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叶轮内不同类型能量损失的定量分析,结合叶轮内流动特征,明确了能量损失空间演化规律和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熵产方法计算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是可靠的,直接黏性耗散损失...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学报 Vol. 49; no. 6; pp. 2728 - 2740
Main Authors 陈永平, 刘荣华, 陈世强, 吴世先, 刘东, 李洋溢, 彭文庆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01.06.2024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5%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2023.067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D441; 随着节能降耗成为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提高通风机能量转换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通风领域内关键问题.掌握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演化机制是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方面的研究.为此,以对旋轴流通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通风机内部流场.基于熵产理论,建立了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理论模型,明确了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与空间流场参数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叶轮内不同类型能量损失的定量分析,结合叶轮内流动特征,明确了能量损失空间演化规律和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熵产方法计算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是可靠的,直接黏性耗散损失和壁面摩擦损失是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湍流耗散则是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达到总能量损失的 60%~80%;对于前级叶轮,湍流耗散引起的能量损失在 1.0QBEP流量工况(QBEP为最优工况流量)达到最小,而后级叶轮能量损失随流量的降低而增大.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Span=0.6~1.0(Span为叶展方向轮毂至机壳的无量纲距离)区域,在 1.0QBEP工况达到总能量损失的 70%;叶顶间隙泄漏流和叶片前缘溢流引起的螺旋旋涡、叶轮内回流、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流动分离以及叶片后缘尾迹都将导致能量损失产生,其中流动分离和尾迹引起的高能量损失区域较小,能量损失相对有限,而旋涡和回流显著影响叶轮内流体流动,最终导致叶顶附近区域出现大量能量损失.
ISSN:0253-9993
DOI:10.13225/j.cnki.jccs.2023.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