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模型研究进展
TB61+1%TH122%TU831.3; 本文根据热空间模型、人体热生理模型和人体热心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热空间模型通过空调、环境参数直接预测人体客观、主观反应,人体热生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体内部主动、被动生理调节预测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热心理模型侧重研究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联系或人体如何适应热环境,最后概述了各模型的优点及局限.结果表明:热空间模型与选用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大联系,一旦空间结构改变,模型建立的很多关系便无法成立,在车辆的应用领域价值更大;大多数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不够全面或仅限于特定环境,只有少数能够通过详细的体温调节解决人类对非均匀和瞬态条...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制冷学报 Vol. 41; no. 2; pp. 79 - 86 |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3%南通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南通 226001
01.04.2020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3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0253-4339 |
| DOI | 10.3969/j.issn.0253-4339.2020.02.079 |
Cover
| Summary: | TB61+1%TH122%TU831.3; 本文根据热空间模型、人体热生理模型和人体热心理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非对称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热空间模型通过空调、环境参数直接预测人体客观、主观反应,人体热生理模型通过研究人体内部主动、被动生理调节预测人体生理参数,人体热心理模型侧重研究生理参数和主观反应的联系或人体如何适应热环境,最后概述了各模型的优点及局限.结果表明:热空间模型与选用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大联系,一旦空间结构改变,模型建立的很多关系便无法成立,在车辆的应用领域价值更大;大多数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不够全面或仅限于特定环境,只有少数能够通过详细的体温调节解决人类对非均匀和瞬态条件的反应;Berkeley热舒适模型同时涵盖了热生理及热心理模型,但其耦合模拟过程过于复杂,而等效温度模型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运算简便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适应模型充分考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
|---|---|
| ISSN: | 0253-4339 |
| DOI: | 10.3969/j.issn.0253-4339.2020.02.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