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期东亚季风气候演变的石笋δ18O记录

基于南京洞穴2支石笋的11个230Th年龄、658个氧碳同位素分析数据,建立了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期(155~128 kaBP)东亚季风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化序列。在岁差尺度上,石笋δ18O记录与65°N夏季太阳辐射量曲线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北纬夏季太阳辐射对该地区气候演变起宏观调控作用。石笋δ18O变化曲线千年尺度上显示了8个明显的峰谷变化,δ18O值平均变幅约为1.5‰,平均频率在2 ka左右,十分类似于末次冰期东亚季风Dansgaard-Oeschger旋回,说明东亚季风气候在末次冰期的千年级不稳定波动也可能存在于更久远的冰期过程中,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很可能是第四纪冰盖、大尺度海洋/大气环流共同作...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Hăiyang dĭzhĭ yu dĭsĭjĭ dĭzhĭ Vol. 27; no. 1; pp. 47 - 52
Main Authors Xiao-hui, REN, Shi-tao, CHEN, Yan-fang, MING, Yong-jin, WANG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Beijing Marine G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01.01.2007
内蒙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赤峰,024000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7%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7%山东科技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岛,26651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6-149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基于南京洞穴2支石笋的11个230Th年龄、658个氧碳同位素分析数据,建立了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期(155~128 kaBP)东亚季风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化序列。在岁差尺度上,石笋δ18O记录与65°N夏季太阳辐射量曲线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北纬夏季太阳辐射对该地区气候演变起宏观调控作用。石笋δ18O变化曲线千年尺度上显示了8个明显的峰谷变化,δ18O值平均变幅约为1.5‰,平均频率在2 ka左右,十分类似于末次冰期东亚季风Dansgaard-Oeschger旋回,说明东亚季风气候在末次冰期的千年级不稳定波动也可能存在于更久远的冰期过程中,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很可能是第四纪冰盖、大尺度海洋/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Bibliography: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ISSN:0256-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