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研究对象,将不经任何药物处理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正常组;利用不同浓度的TNFα(5、10、20、40 ng/ml)进行干预24 h后筛选肝细胞凋亡模型的造模条件并作为模型组;根据实验设计,使用3种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50、100、200 μg/ml)预作用12 h后给予或者不给予筛选后的TNFα模型浓度24 h作为实验组,收取样本进行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
Saved in:
Published in | Linchuang gandanbing zazhi Vol. 37; no. 6; pp. 1368 - 1372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Changchun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01.06.2021
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201203 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201203 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29 |
Cover
Summary: |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研究对象,将不经任何药物处理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作为正常组;利用不同浓度的TNFα(5、10、20、40 ng/ml)进行干预24 h后筛选肝细胞凋亡模型的造模条件并作为模型组;根据实验设计,使用3种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50、100、200 μg/ml)预作用12 h后给予或者不给予筛选后的TNFα模型浓度24 h作为实验组,收取样本进行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死亡受体Fas)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Dunnett-t检验。 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40 ng/ml的TNFα诱导L02肝细胞24 h后,L02肝细胞增殖较正常组显著降低(73.54%±14.19% vs 100.00%±23.61%,P<0.01),3种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在对肝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较模型组(93.02%±7.21%),细胞增殖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分别为108.10%±9.05%、114.30%±8.79%、117.70%±9.66%。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细胞凋亡数量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7.71%±1.20% vs 11.57%±1.41%,P<0.05),3种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较模型组(18.91%±0.80%)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数量,分别为15.16%±0.16%、13.28%±1.57%、16.91%±0.21%(P值均<0.05)。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40 ng/ml TNFα造模后细胞凋亡相关的Bax、死亡受体Fas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均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且激活形式的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值均<0.05),与模型组比较,50 μg/ml的虫草多糖可显著降低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 |
---|---|
Bibliography: | 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