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行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或术后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维持血压者纳入低血压组 (n=107) ,不需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者纳入非低血压组 (n=315)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BMI、肝脏手术史、合并症、肝脏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外科和麻醉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 (院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肾损...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Linchuang gandanbing zazhi Vol. 38; no. 3; pp. 572 - 576 |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Changchun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01.03.202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麻醉疼痛医学科,北京100044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5 |
Cover
| Summary: |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行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或术后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维持血压者纳入低血压组 (n=107) ,不需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者纳入非低血压组 (n=315)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BMI、肝脏手术史、合并症、肝脏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外科和麻醉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 (院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心肌损伤)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P < 0.1的临床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低血压危险因素。 结果 肝癌术后重症患者总体病死率为1.9%,低血压组病死率为3.7%,非低血压病死率为1.3%。相较于非低血压组,低血压组ICU住院时间更长 (Z=-6.440,P < 0.001) ,机械通气时间更长 (Z=-6.082,P < 0.001) ,术后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者更多 (χ2值分别为25.661、25.409、20.126,P值均<0.001) 。将两组比较P < 0.1的临床指标 (合并冠心病、腹水,术前Alb、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手术和肝门阻断时间,开腹手术,失血量) 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 (OR=1.004,95%CI: 1.002~1.006,P < 0.05) 和失血量 (OR=1.151,95%CI: 1.009~1.313,P < 0.05) 是肝癌手术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术前Alb水平 (OR=0.950,95%CI: 0.907~0.995,P < 0.05) 是其保护性因素。 结论 肝癌术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失血量是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术前Alb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
|---|---|
| Bibliography: | 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