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125例,其中单纯胰腺癌组64例、合并糖尿病胰腺癌组61例,另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ANGPTL2水平,分析ANGPTL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生存预后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偏态分布者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Linchuang gandanbing zazhi Vol. 37; no. 6; pp. 1398 - 1403 |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Changchun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01.06.2021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病理科,南宁530199%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腹部肿瘤病区,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肿瘤科,南宁530199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34 |
Cover
| Summary: |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125例,其中单纯胰腺癌组64例、合并糖尿病胰腺癌组61例,另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ANGPTL2水平,分析ANGPTL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生存预后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偏态分布者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模型行单/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合并糖尿病胰腺癌组患者血清ANGPTL2[7.79(7.12~8.17) ng/ml]明显高于单纯胰腺癌组[5.74(5.08~6.40) ng/ml]和健康对照组[3.72(3.25~4.16) ng/ml](P值均<0.001)。血清ANGPTL2水平与CA19-9、CE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0.731,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远处器官转移、分化程度、CEA、ANGPTL2、HbA1c与胰腺癌患者远期生存密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2.657,P=0.005)、远处器官转移(HR=5.000,P=0.014)、分化程度(HR=2.466, P=0.004)、CEA(HR=1.110,P<0.001)、ANGPTL2(HR=1.901,P=0.001)均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胰腺癌患者中,ANGPTL2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NGPTL2低表达组(8.51% vs 25.81%,χ2=5.651,P=0.017)。在合并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中ANGPTL2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ANGPTL2低表达组(2.20% vs 32.70%, χ2=24.895,P<0.001)。 结论 ANGPTL2可能是评价胰腺癌患者,特别是合 |
|---|---|
| Bibliography: | 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 DOI: | 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