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战略下供给侧减缓技术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实现低碳战略目标需要大规模应用若干关键减缓技术,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反过来不利于实现低碳目标。提出了技术成熟度、经济影响、局地环境影响、生态影响、人群健康影响和公众接受度6个维度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框架,筛选影响减缓气候变化的供给侧技术,识别出风电和光伏发电、碳捕集与封存、生物质能、氢能、核能5种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其综合成本效益分析维度,得出以下结论:一、传统仅考虑技术成本和减排潜力的成本效益分析难以支撑制定中长期减缓技术战略和部署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的就业、局地环境、生态、健康影响及公众接受度等因素,可以改进技术的潜力、成本有效性和空间布局等评估维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全球能源互联网 Vol. 3; no. 4; pp. 319 - 327
Main Authors 赵一冰, 蔡闻佳, 丛建辉, 宋欣珂, 张雅欣, 李明煜, 李晋, 翁宇威, 王灿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01.07.202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6-5125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0.04.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实现低碳战略目标需要大规模应用若干关键减缓技术,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反过来不利于实现低碳目标。提出了技术成熟度、经济影响、局地环境影响、生态影响、人群健康影响和公众接受度6个维度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框架,筛选影响减缓气候变化的供给侧技术,识别出风电和光伏发电、碳捕集与封存、生物质能、氢能、核能5种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其综合成本效益分析维度,得出以下结论:一、传统仅考虑技术成本和减排潜力的成本效益分析难以支撑制定中长期减缓技术战略和部署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的就业、局地环境、生态、健康影响及公众接受度等因素,可以改进技术的潜力、成本有效性和空间布局等评估维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实现碳减排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协同增效。二、相对于需求侧减缓技术及基于土地的减缓行为,供给侧减缓技术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不确定性更大且更为复杂。三、目前对供给侧减缓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影响的研究较多且结论较为确定,对局地环境影响和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加且方法趋于成熟,但对技术的生态影响和社会公众接受度的影响研究仍然较少且较难得出确定的结论。
ISSN:2096-5125
DOI:10.19705/j.cnki.issn2096-5125.202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