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病灶影像学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波指数[PR间期、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评估不同类型的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Zhongguo cuzhong zazhi Vol. 17; no. 1; pp. 80 - 84
Main Authors 杨晓萌, 吴越阳, 尤佳, 姜勇, 黄馨莹, 王拥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北京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北京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2022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5765
DOI10.3969/j.issn.1673-5765.2022.01.01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 探讨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研究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数据库,选择其中既往和入院时心电图均无心房颤动的患者,依据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24 h心电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和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病灶影像学特点、超声心动图特征(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P波指数[PR间期、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评估不同类型的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1224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7±11.1岁,缺血性卒中后新发心房颤动54例(0.4%).多因素分析显示PTFV1增加1000μV·ms(OR 1.19,95%CI 1.06~1.35,P=0.004)或PTFV1>4000μV·ms(OR 2.20,95%CI 1.16~4.15,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独立相关.PTFV1增加1000μV·ms预测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AUC为0.604(95%CI 0.528~0.679).结论 PTFV1是缺血性卒中后心房颤动的有效预测指标,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
ISSN:1673-5765
DOI:10.3969/j.issn.1673-5765.202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