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通格局及整合策略——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以金沙江流域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景观空间关联指数等方法,分析二者的空间联通格局,进而从整体性视角提出整合开发策略。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功能上具有密切互补性,在空间上具有交叠性和复合性。基于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系三个维度审视二者的空间格局,表现为“空间结构差异显著、空间分布集聚明显、空间关系紧密联结”的联通格局,天然具备一体化建设、联动整合开发的优势。据此,在二者地理空间协调相连的基础上,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落脚点,基于“人-地-业”一体化产业生态认知,形成“联盟主体推动+要素空间重构+特色产业发展”...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世界地理研究 Vol. 33; no. 12; pp. 163 - 175
Main Authors 王克岭, 谭心, 何洁丽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理学会 15.12.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9479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24.12.2022252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以金沙江流域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景观空间关联指数等方法,分析二者的空间联通格局,进而从整体性视角提出整合开发策略。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功能上具有密切互补性,在空间上具有交叠性和复合性。基于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关系三个维度审视二者的空间格局,表现为“空间结构差异显著、空间分布集聚明显、空间关系紧密联结”的联通格局,天然具备一体化建设、联动整合开发的优势。据此,在二者地理空间协调相连的基础上,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落脚点,基于“人-地-业”一体化产业生态认知,形成“联盟主体推动+要素空间重构+特色产业发展”的整合开发策略,发挥“由点串线及面联网”的空间扩散效应,以期促进金沙江流域传统村落与非遗要素整合与资源集聚,进而以特色产业开发模式为主题,助力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ISSN:1004-9479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24.12.20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