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评估
针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研究评估中测度维度与指标选取的多样化以及对地区均衡发展和动力机制的探索全面性不足等现实问题,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测度框架,计算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区域发展模式,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讨地区不平等和空间差异现象,通过驱动因子的验证确定发展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分为领先型、追随型、稳健型、潜力型四类。其中,领先型省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且指数均值最高;追随型省份克服生态问题后能够实现跨越性发展;稳健型省份指数波动范围最小,标准差仅有4%;潜力型省份年均增速最高,达23.25%。第二,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区失衡现象逐渐减...
Saved in:
Published in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44; no. 6; pp. 44 - 61 |
---|---|
Main Authors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西安交通大学
25.11.2024
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49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8-245X |
DOI | 10.15896/j.xjtuskxb.202406005 |
Cover
Summary: | 针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研究评估中测度维度与指标选取的多样化以及对地区均衡发展和动力机制的探索全面性不足等现实问题,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测度框架,计算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区域发展模式,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讨地区不平等和空间差异现象,通过驱动因子的验证确定发展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分为领先型、追随型、稳健型、潜力型四类。其中,领先型省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且指数均值最高;追随型省份克服生态问题后能够实现跨越性发展;稳健型省份指数波动范围最小,标准差仅有4%;潜力型省份年均增速最高,达23.25%。第二,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区失衡现象逐渐减弱,新八大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贡献率。第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导动力来源是政策与策略支持。其中,三大沿海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主要靠经济增长带动,长江黄河流域的核心动力是环境规制与治理,西南与西北地区的共同动力是政策与策略支持。由此提出制度引导、先行先试和区域带动等完善中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
ISSN: | 1008-245X |
DOI: | 10.15896/j.xjtuskxb.202406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