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高点对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干扰发生部位对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在50名志愿者的一侧下颌牙面制作人工咬合高点模拟干扰,利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记录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分析咬合高点部位与两侧髁突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咬合高点部位的后移,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上的运动距离无明显规律,而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水平轴上,双侧髁突均有向干扰侧偏斜的趋势。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咬合高点部位与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上的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6.911 6+...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31; no. 4; pp. 439 - 442 |
|---|---|
| Main Author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
2011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674-8115 |
| DOI |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4.012 |
Cover
| Summary: |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干扰发生部位对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在50名志愿者的一侧下颌牙面制作人工咬合高点模拟干扰,利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记录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分析咬合高点部位与两侧髁突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咬合高点部位的后移,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上的运动距离无明显规律,而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水平轴上,双侧髁突均有向干扰侧偏斜的趋势。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咬合高点部位与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上的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6.911 6+0.042 07x1-0.030 25x2(δ=0.085 19,P<0.001);在垂直轴上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4.205 0+0.046 07x1(δ=0.035 79,P<0.001)。结论前伸干扰影响髁突的运动轨迹,双侧髁突均向干扰侧偏斜,其中非干扰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改变呈现线性规律。 |
|---|---|
| Bibliography: | 31-1259/R |
| ISSN: | 1674-8115 |
| DOI: | 10.3969/j.issn.1674-8115.2011.04.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