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生人格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学概述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描述北京市高中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发生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并通过队列研究进行检验,同时观察和描述青少年人格偏离的自然史;通过社区干预试验,建立社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应用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社区干预试验的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调...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Vol. 31; no. S1; pp. 1 - 7
Main Authors 黄悦勤, 刘肇瑞,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李明慧, 王玉凤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30.11.2017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7.11(Suppl.1).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描述北京市高中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发生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并通过队列研究进行检验,同时观察和描述青少年人格偏离的自然史;通过社区干预试验,建立社区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本研究应用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社区干预试验的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10003名高中学生及其父母,并随访三年,进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
ISSN:1000-672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7.11(Suppl.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