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2单井吞吐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

为明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设计并制作了模拟缝洞型油藏具有不同吞吐位置的吞吐岩心装置, 分析具有强底水能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吞吐位置的CO2吞吐生产动态特征, 以及生产压差、 CO2注入量和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中部位置更适合注气吞吐, 吞吐阶段采出程度为6.15%, 换油率为0.887 mL/mL, 中部位置注CO2可以向上、 下2个方向扩散溶解, 有效地扩大了波及体积.CO2吞吐时存在-个合理的生产压差, 确定了合理生产压差也就决定了合理的注入量, 最终决定了最高采出程度; 整个吞吐过程中, 第2个周期原油总采出程度最高, 前4个...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Vol. 24; no. 6; pp. 108 - 113
Main Author 苏伟 侯吉瑞 赵腾 席园园 王凤刚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0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9-9603
DOI10.3969/j.issn.1009-9603.2017.06.01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为明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设计并制作了模拟缝洞型油藏具有不同吞吐位置的吞吐岩心装置, 分析具有强底水能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吞吐位置的CO2吞吐生产动态特征, 以及生产压差、 CO2注入量和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中部位置更适合注气吞吐, 吞吐阶段采出程度为6.15%, 换油率为0.887 mL/mL, 中部位置注CO2可以向上、 下2个方向扩散溶解, 有效地扩大了波及体积.CO2吞吐时存在-个合理的生产压差, 确定了合理生产压差也就决定了合理的注入量, 最终决定了最高采出程度; 整个吞吐过程中, 第2个周期原油总采出程度最高, 前4个周期吞吐产出油量占总产油量的57%, 为吞吐的主要产油阶段.
Bibliography:37-1359/TE
ISSN:1009-9603
DOI:10.3969/j.issn.1009-9603.2017.0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