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后剩余油可视化研究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采后,仍残留有大量阁楼油、绕流油.利用氮气密度小,重力分异作用显著等特点将部分剩余油驱出,充分认识气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对优化气驱设计方案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设计、制作物理可视化模型进行气驱模拟实验,直观展示缝洞型油藏气驱后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发现:氮气驱能有效地提高缝洞型油藏水驱后剩余油的采收率,但仍有部分残留油,如因气体气窜、底水能量不足而残留溶洞中部的窜流油,因气体洗油效率低而残留在裂缝中的油膜和小油段塞等;同时,注入方式、注入井别和注入速度等人为因素对气驱效果也有影响.研究成果为注气提高水驱后剩余油开采以及气驱后再次提高采收率提供...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Vol. 23; no. 2; pp. 93 - 97 |
---|---|
Main Author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016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9-9603 |
Cover
Summary: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采后,仍残留有大量阁楼油、绕流油.利用氮气密度小,重力分异作用显著等特点将部分剩余油驱出,充分认识气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对优化气驱设计方案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设计、制作物理可视化模型进行气驱模拟实验,直观展示缝洞型油藏气驱后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发现:氮气驱能有效地提高缝洞型油藏水驱后剩余油的采收率,但仍有部分残留油,如因气体气窜、底水能量不足而残留溶洞中部的窜流油,因气体洗油效率低而残留在裂缝中的油膜和小油段塞等;同时,注入方式、注入井别和注入速度等人为因素对气驱效果也有影响.研究成果为注气提高水驱后剩余油开采以及气驱后再次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实验依据,认为采用水气交替等不稳定注气方式、复杂区域注气以及适中的注入速度可提高气驱效果,也认识到了溶洞形状、缝洞分布等客观因素应作为后续深化研究的重点. |
---|---|
Bibliography: | 37-1359/TE |
ISSN: | 1009-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