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记忆的历史叙事与免疫主体的生成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受到干扰,疫情防控与免疫接种行动作为一种历史文本叙事,被赋予诸多生命政治隐喻。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免疫的有效形式之一,使全球免疫屏障的建立得以可能。个体接受疫苗接种的自主行动建构了有别于隔离区的另类空间类型—创伤过程的空间化,即免疫空间。然而,免疫过剩的可能性威胁潜在地影响着疫苗作为隐喻化的生命政治符号的象征意义。保持免疫的平衡性将重新定位免疫主体的生成过程,在处于平衡状态的免疫空间中,社区生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以权力关系为主导的生活,而是划归为一种伦理的生存美学。...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医学与哲学 Vol. 43; no. 21; pp. 26 - 30
Main Author 袁艺鸣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05.11.202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10087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0772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2.21.0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受到干扰,疫情防控与免疫接种行动作为一种历史文本叙事,被赋予诸多生命政治隐喻。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免疫的有效形式之一,使全球免疫屏障的建立得以可能。个体接受疫苗接种的自主行动建构了有别于隔离区的另类空间类型—创伤过程的空间化,即免疫空间。然而,免疫过剩的可能性威胁潜在地影响着疫苗作为隐喻化的生命政治符号的象征意义。保持免疫的平衡性将重新定位免疫主体的生成过程,在处于平衡状态的免疫空间中,社区生活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以权力关系为主导的生活,而是划归为一种伦理的生存美学。
ISSN:1002-0772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