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话语的融入、消解与情欲话语的重写--从《十八春》到《半生缘》
张爱玲的《十八春》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无论故事结构、人物关系、情节设定,都体现了作家理解新社会、融入新时代、接纳时代话语的努力,同时也与她擅长的小市民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政治话语的使用角度探讨了这一努力,并考察了她在脱离大陆政治环境后,先有《秧歌》的扭转与消解,再有以《半生缘》开端的后期创作对政治话语的全数删除,以及其“身世苍茫、情欲激烈”主题下更为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广大背景。...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61; no. 2; pp. 123 - 133 |
---|---|
Main Author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复旦大学
01.04.2019
《学术月刊》 杂志社,上海,20002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7-0289 |
Cover
Summary: | 张爱玲的《十八春》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无论故事结构、人物关系、情节设定,都体现了作家理解新社会、融入新时代、接纳时代话语的努力,同时也与她擅长的小市民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政治话语的使用角度探讨了这一努力,并考察了她在脱离大陆政治环境后,先有《秧歌》的扭转与消解,再有以《半生缘》开端的后期创作对政治话语的全数删除,以及其“身世苍茫、情欲激烈”主题下更为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广大背景。 |
---|---|
ISSN: | 0257-0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