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背景与目的: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国内外报道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被认为是原发系统型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表达与否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检测ALK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7例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LK的表达。结果:57例患者的中位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Ai zheng Vol. 28; no. 1; pp. 63 - 68
Main Author 王风华 李宇红 曾敬 饶慧兰 夏忠军 孙晓非 黄慧强 林桐榆 姜文奇 管忠震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60 2009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467X
DOI10.3321/j.issn:1000-467X.2009.01.01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背景与目的: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国内外报道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被认为是原发系统型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表达与否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检测ALK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7例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LK的表达。结果:5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男女比例为1.9: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患者分别占57.9%、40.4%和40.4%。所有患者接受化疗,56例可评价疗效,40例(71.4%)取得完全缓解,客观有效率为96.4%;中位随访49.1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35.2个月,预计5年生存率为65.2%: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低/低中危患者和中高/高危患者的预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3.3%(P=0.010)。46例中ALK阳性29例(63%),发病年龄小于阴性者(P=0.001),预计5年生存率优于阴性者(尸〈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K表达状况、原发部位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是AL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系统型ALCL发病年龄较年轻,化疗有效率高,预后良好,但ALK阴性、IPI中高/高危、尤其合并结外侵犯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者预后较差。
Bibliography:44-1195/R
R733
non-Hodgkin's lymphoma,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immunohistochemistry, chemotherapy, efficacy, prognosis
ISSN:1000-467X
DOI:10.3321/j.issn:1000-467X.2009.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