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框架、路径与对策

文章概括了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按"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3个逻辑递进环节搭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形成了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划定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功能区域,到评价测算三类功能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依据承载能力制定不同功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学术思路.提出了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分类分批解决能矿资源采空区历史遗留问题等生态恢复保护战略路径.建议采取的高质量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壮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5; no. 7; pp. 875 - 883
Main Authors 徐勇, 王传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 01.07.202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0042500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文章概括了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按"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3个逻辑递进环节搭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形成了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划定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功能区域,到评价测算三类功能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依据承载能力制定不同功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学术思路.提出了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分类分批解决能矿资源采空区历史遗留问题等生态恢复保护战略路径.建议采取的高质量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壮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发展特色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借助"三线"国企创新潜势发展机电、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型战略产业,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机制和资源优势价值化分配体制,健全空间精细化管治、区域差异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引领、"一带一路"开放需求拉动、黄河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系统等.
ISSN:1000-3045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004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