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學概論:病毒構造與複製史

伊波拉病毒(EBOV)主要藉由接觸傳染,其感染會造成病人有嚴重出血症狀,致死率可高達50%至90%。伊波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是具有套膜的病毒,其基因體是鏈狀的單股負性核糖核酸。因為伊波拉病毒屬於生物安全等級第四級的致病原,因此之前有關伊波拉病毒的研究因為實驗室等級的限制而比較緩慢,臨床治療上也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近年來在伊波拉病毒基因序列、病毒複製機制、轉譯控制機制及病毒蛋白構造方面有許多論文發表,因而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具潛力的抗病毒標的。本篇回顧論文主要敘述病毒構造、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它們在臨床上的重要性。...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台灣醫學 Vol. 19; no. 2; pp. 133 - 142
Main Authors 劉旻禕(Helene Minyi Liu), 張淑媛(Sui-Yuan Chang)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醫學會 25.03.201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28-1916
DOI10.6320/FJM.2015.19(2).0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伊波拉病毒(EBOV)主要藉由接觸傳染,其感染會造成病人有嚴重出血症狀,致死率可高達50%至90%。伊波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是具有套膜的病毒,其基因體是鏈狀的單股負性核糖核酸。因為伊波拉病毒屬於生物安全等級第四級的致病原,因此之前有關伊波拉病毒的研究因為實驗室等級的限制而比較緩慢,臨床治療上也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近年來在伊波拉病毒基因序列、病毒複製機制、轉譯控制機制及病毒蛋白構造方面有許多論文發表,因而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具潛力的抗病毒標的。本篇回顧論文主要敘述病毒構造、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它們在臨床上的重要性。
ISSN:1028-1916
DOI:10.6320/FJM.2015.1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