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文本與傳說:近代江南的蠶花神信仰

宋元以後,江南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到了明清兩代,桑蠶生產及絲綢織造在當地經濟份額中,已經佔有很大比重。此外,隨着運河水系的不斷完善,使得江南與歷代政治中心的連結愈來愈密切。是以,太湖週邊地區,特別是杭嘉湖一帶的蠶事風俗研究,自然也是大運河文化研究的一環。江南蠶俗涉及的層面甚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藉助了晚清民國報刊、中國地方志及田野調查報告等材料,進行了以下的鋪陳:首先,筆者從江南運河杭嘉湖系統的水系分布,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蠶花廟會活動(如蠶花懺、軋蠶花、香市、水會等)作一溯源與介紹。其次,就湖州道教史料《蠶花寶懺》、《蠶寶科》二經反映的宗教觀進行耙梳歸納。至於當中特殊語彙所涉及的...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民俗曲藝 no. 208; pp. 91 - 185
Main Author 劉文星(Liu Wenxing)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01.06.202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25-138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宋元以後,江南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到了明清兩代,桑蠶生產及絲綢織造在當地經濟份額中,已經佔有很大比重。此外,隨着運河水系的不斷完善,使得江南與歷代政治中心的連結愈來愈密切。是以,太湖週邊地區,特別是杭嘉湖一帶的蠶事風俗研究,自然也是大運河文化研究的一環。江南蠶俗涉及的層面甚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藉助了晚清民國報刊、中國地方志及田野調查報告等材料,進行了以下的鋪陳:首先,筆者從江南運河杭嘉湖系統的水系分布,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蠶花廟會活動(如蠶花懺、軋蠶花、香市、水會等)作一溯源與介紹。其次,就湖州道教史料《蠶花寶懺》、《蠶寶科》二經反映的宗教觀進行耙梳歸納。至於當中特殊語彙所涉及的技術性因素,也一併討論。此外,則專注討論民間主要膜拜的蠶神馬鳴王的形象變遷,並比較了傳世歌謠的差異及地域。
ISSN:1025-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