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Lee Shulman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分析國小教師國語教學知識之轉化

國語教學是奠定學生學習的基礎。然因國語教學內容龐雜,學科知識結構不確定,不易體察教學現場的複雜多變和解決教學問題。因此,本研究以Lee Shulman「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為架構,透過互動取向質性研究方式,觀察四位國小教師經由教學轉化,建構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歷程。研究者並以個人實踐知識輔佐教師,藉由分析十二則教學案例,建構深化的「國語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作為檢核國語教學之工具。研究發現如下:一、國語教學須經「教學前教材轉化」、「教學中教法轉化」、「教學後省思」三階段,具循環遞迴(recursive)現象。其中的教學前教材轉化是...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Shizi Peiyu Yu Jiaoshi Zhuanye Fazhan Qikan Vol. 16; no. 1; pp. 057 - 084
Main Authors 左榕(Jung Tso), 林意雪(Yih-Sheue Li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彰化師範大學 01.04.202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71-3649
DOI10.53106/20713649202304160100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國語教學是奠定學生學習的基礎。然因國語教學內容龐雜,學科知識結構不確定,不易體察教學現場的複雜多變和解決教學問題。因此,本研究以Lee Shulman「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為架構,透過互動取向質性研究方式,觀察四位國小教師經由教學轉化,建構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歷程。研究者並以個人實踐知識輔佐教師,藉由分析十二則教學案例,建構深化的「國語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作為檢核國語教學之工具。研究發現如下:一、國語教學須經「教學前教材轉化」、「教學中教法轉化」、「教學後省思」三階段,具循環遞迴(recursive)現象。其中的教學前教材轉化是教學推理與行動核心;教師教學重在「學習者」理解,且須隨時反省及改變策略;最後依據個案教學歷程,建構「國語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二、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教學知識、學生特性知識是建構PCK的關鍵;實踐知識有助於教學轉化;且教學轉化須植基於教師的基礎知識。三、教師先備知識、專家教師介入,及教材、學校文化因素,對教師教學推理與行動皆有影響。四、國語教學轉化須植基於「課文本位」(textbook-based)。因此建議教師須增強學科內容知識,透過「國語教學推理與行動模式」檢核教學,提升教學轉化能力,建構學科教學知識。
ISSN:2071-3649
DOI:10.53106/2071364920230416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