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教學?國小社會領域大航海時代的教材分析
2018年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的重要變革之一,即是增加「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元素,藉此落實總綱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理想。本研究分析社會領域國小5年級3個版本教科書,以及新北市新興國小團隊所研發的自編教材,以臺灣史中的大航海時代主題為研究範疇,分析4份教材「探究與實作」的設計方式。研究結果發現,A、B、C版為驗證式探究,D版屬結構式探究,同時提出探究與實作的設計要點:(一)探究式學習的設計原則:強化問題引導並與學習資源搭配、增設形成性任務以磨練探究技能、搭建使用學習資源的鷹架;(二)實作參與式學習的設計原則:提供置身體驗的學習機會、賦予學生自主選...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教科書研究 Vol. 18; no. 1; pp. 79 - 117 |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
15.04.2025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999-8856 |
| DOI | 10.6481/JTR.202504_18(1).03 |
Cover
| Summary: | 2018年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的重要變革之一,即是增加「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元素,藉此落實總綱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理想。本研究分析社會領域國小5年級3個版本教科書,以及新北市新興國小團隊所研發的自編教材,以臺灣史中的大航海時代主題為研究範疇,分析4份教材「探究與實作」的設計方式。研究結果發現,A、B、C版為驗證式探究,D版屬結構式探究,同時提出探究與實作的設計要點:(一)探究式學習的設計原則:強化問題引導並與學習資源搭配、增設形成性任務以磨練探究技能、搭建使用學習資源的鷹架;(二)實作參與式學習的設計原則:提供置身體驗的學習機會、賦予學生自主選擇與建構知識的權利、強化領域統整以掌握知識脈絡、活化與外部社會資源及專家同儕的互動學習、深化連結在地脈絡的歷史思維。 |
|---|---|
| ISSN: | 1999-8856 |
| DOI: | 10.6481/JTR.202504_18(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