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包裹式支付制度及其對台灣的啟示

全世界的保險付費者(payer)正逐漸改變過往以論量計酬(Fee-for-service)為主要付費方式,提出各種替代性支付模式(alternative payment models),給予醫療提供者(providers)經濟誘因,並使醫療提供者負擔更多財務責任。而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人口增多,支付制度改革已經是台灣健康體系關鍵的一環。參考各國照護模式及支付制度,利用包裹式支付(Bundled Payments)提高醫療提供者的責任,在提升照護結果的同時,降低過度醫療與避免片段照護,是可能方向之一。本文將簡述各國實施包裹式支付制度的背景、制度模型、相關實證研究之成效結果,並討論包裹式支付制度可...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Vol. 43; no. 6; pp. 551 - 563
Main Authors 林青青(Ching-Ching Claire Lin), 汪辰陽(Chen-Yang Wang), 郭年真(Raymond N. Kuo), 廖慕理(Joshua M. Liao)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3.12.2024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23-2141
DOI10.6288/TJPH.202412_43(6).11305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全世界的保險付費者(payer)正逐漸改變過往以論量計酬(Fee-for-service)為主要付費方式,提出各種替代性支付模式(alternative payment models),給予醫療提供者(providers)經濟誘因,並使醫療提供者負擔更多財務責任。而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人口增多,支付制度改革已經是台灣健康體系關鍵的一環。參考各國照護模式及支付制度,利用包裹式支付(Bundled Payments)提高醫療提供者的責任,在提升照護結果的同時,降低過度醫療與避免片段照護,是可能方向之一。本文將簡述各國實施包裹式支付制度的背景、制度模型、相關實證研究之成效結果,並討論包裹式支付制度可提供我國醫療與健康照護模式精進的借鏡之處。
ISSN:1023-2141
DOI:10.6288/TJPH.202412_43(6).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