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類孩子最受教?從政大校務資料看學生表現

本文使用政大自2002至2015年的校務資料探討不同管道入學學生的表現差異。結果顯示:推薦甄選學生有最好的學業成就,其次爲個人申請學生,再次之爲考試分發學生。然而在控制學測成績後,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學生成績差距變小,尤其在2007年後兩者差距幾乎消失。我們亦觀察到即使在控制學測成績後推薦甄選學生持續有亮眼的學業表現。就非學業活動表現來說,我們發現非考試分發學生參與情形較爲活躍,但這當中一部份可用學測成績和活動參與的正相關性來解釋。最後,本文建構了一組學業配適度指標,協助我們瞭解那一種入學制度較能夠選出具備合適學業能力比較優勢的學生。結果顯示,自2011年起,非考試分發管道入學學生其學業配適度不...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經濟論文叢刊 Vol. 48; no. 2; pp. 139 - 185
Main Authors 李浩仲(Hao-Chung Li), 李文傑(Wen-Chieh Lee), 連賢明(Hsien-Ming Lien), 王平(Ping Wang), 簡錦漢(Kamhon Ka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01.06.2020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18-3833
DOI10.6277/TER.202006_48(2).0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本文使用政大自2002至2015年的校務資料探討不同管道入學學生的表現差異。結果顯示:推薦甄選學生有最好的學業成就,其次爲個人申請學生,再次之爲考試分發學生。然而在控制學測成績後,個人申請和考試分發學生成績差距變小,尤其在2007年後兩者差距幾乎消失。我們亦觀察到即使在控制學測成績後推薦甄選學生持續有亮眼的學業表現。就非學業活動表現來說,我們發現非考試分發學生參與情形較爲活躍,但這當中一部份可用學測成績和活動參與的正相關性來解釋。最後,本文建構了一組學業配適度指標,協助我們瞭解那一種入學制度較能夠選出具備合適學業能力比較優勢的學生。結果顯示,自2011年起,非考試分發管道入學學生其學業配適度不如考試分發學者,尤其是來自低PR高中與低所得居住地的學生。
ISSN:1018-3833
DOI:10.6277/TER.202006_48(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