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的言說:中國安多地區藏族青年的電影生產與文化表述
研究聚焦中國安多地區藏族青年群體的電影生產活動。通過民族誌調查與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考察了藏族青年電影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狀態與創作動機,揭示藏族青年電影的創作條件、生產方式與傳播管道等,剖析該類影片的藝術特徵與話語表述。在此基礎上,探究藏族青年電影在中國既存權力結構和產業體制中所處的位置與發揮的作用。研究發現:(1)藏族青年並非基於對抗主流文化霸權的目標而開始創作,在該類電影的緣起和發展中,樸素的情感性力量發揮了核心作用:藏族青年因熱愛電影而投身創作、以友誼為基石來組建團隊、非專業演員亦依靠共情的力量來演繹角色。(2)該類電影並未獨立於中國既有的電影產業體制和權力框架,青年導演不僅通過承...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新聞學研究 no. 155; pp. 105 - 154 |
---|---|
Main Authors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台灣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01.04.2023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16-1007 |
DOI | 10.30386/MCR.202304.0008 |
Cover
Summary: | 研究聚焦中國安多地區藏族青年群體的電影生產活動。通過民族誌調查與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考察了藏族青年電影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狀態與創作動機,揭示藏族青年電影的創作條件、生產方式與傳播管道等,剖析該類影片的藝術特徵與話語表述。在此基礎上,探究藏族青年電影在中國既存權力結構和產業體制中所處的位置與發揮的作用。研究發現:(1)藏族青年並非基於對抗主流文化霸權的目標而開始創作,在該類電影的緣起和發展中,樸素的情感性力量發揮了核心作用:藏族青年因熱愛電影而投身創作、以友誼為基石來組建團隊、非專業演員亦依靠共情的力量來演繹角色。(2)該類電影並未獨立於中國既有的電影產業體制和權力框架,青年導演不僅通過承接政府業務來積攢創作資金,也希望獲得主流群體的肯定並走進大眾視野。(3)藏族青年影人試圖構建豐富、開放和可協商的民族認同,而不是生產刻板的對抗性身分。據此,研究認為,藏族青年電影並非具有抵抗性政治意圖的電影,而是接近於德勒茲提出的「少數電影」種類。 |
---|---|
ISSN: | 1016-1007 |
DOI: | 10.30386/MCR.202304.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