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低年級教師轉化國語科讀寫教學之探究

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多集中在科學及數學,少數以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至於國語文領域,特別是要為讀寫能力奠基的國小低年級研究則佔極少數。本研究以一位資深國小低年級教師為例,探究其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的教學推理歷程,分析其轉化成功與否之原因。本研究參與者為盈芬老師(化名),在同一所學校的低年級任教15年。研究進行近一年時間。教師於教學前分析教材並撰寫教案,與研究者討論後再調整;教學進行中由研究者觀察並錄影記錄,教學後再進行一次訪談,瞭解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並寫成研究札記。本研究是以其中文體相近的三個單元做為主要分析對象。分析時反覆比較資料,標示教學轉化,並對比其教學行動及反思,理解其教學推理及決定。...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Shizi Peiyu Yu Jiaoshi Zhuanye Fazhan Qikan Vol. 14; no. 3; pp. 029 - 056
Main Authors 左榕(Jung Tso), 林意雪(Yih-Sheue Li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台灣 彰化師範大學 01.12.2021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71-3649
DOI10.3966/20713649202112140300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多集中在科學及數學,少數以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至於國語文領域,特別是要為讀寫能力奠基的國小低年級研究則佔極少數。本研究以一位資深國小低年級教師為例,探究其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的教學推理歷程,分析其轉化成功與否之原因。本研究參與者為盈芬老師(化名),在同一所學校的低年級任教15年。研究進行近一年時間。教師於教學前分析教材並撰寫教案,與研究者討論後再調整;教學進行中由研究者觀察並錄影記錄,教學後再進行一次訪談,瞭解教師對教學的反思,並寫成研究札記。本研究是以其中文體相近的三個單元做為主要分析對象。分析時反覆比較資料,標示教學轉化,並對比其教學行動及反思,理解其教學推理及決定。研究發現教師在轉化原型教材為教學教材的歷程中,形式表徵的轉化較主題內容順利。低年級學生不易理解抽象概念及感受,教師使用問答進行教學時屢屢受挫,最後以演戲及體驗進行轉化才順利達成教學目標。而在寫作方面,教師均以課文延伸的清楚結構引導,逐步加入學生熟悉的生活題材,鼓勵學生以圖畫、注音和國字表達思考,值得低年級教師參考。
ISSN:2071-3649
DOI:10.3966/2071364920211214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