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趋势研究
S341.1%F301.21;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把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动态趋势,对保障粮食供给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GeoDa和Matlab软件,提取安徽省1995-2020年耕地非农化数据,在县域尺度上,采取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运用MarKov链分析耕地非农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合理管控耕地非农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非农化面积高值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都市圈)重点发展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北部和南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空间集聚性呈先减后增再减趋势,集聚效应逐渐减弱,冷热点区在空间...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Vol. 55; no. 4; pp. 50 - 61 |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
2024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5-9369 |
| DOI |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24.04.006 |
Cover
| Summary: | S341.1%F301.21;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把握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动态趋势,对保障粮食供给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GeoDa和Matlab软件,提取安徽省1995-2020年耕地非农化数据,在县域尺度上,采取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耕地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运用MarKov链分析耕地非农化的动态演变趋势,为合理管控耕地非农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非农化面积高值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都市圈)重点发展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北部和南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空间集聚性呈先减后增再减趋势,集聚效应逐渐减弱,冷热点区在空间上形成了"块状热点集群"和"点状冷点集群".安徽省县域耕地非农化水平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不同等级间不够稳定,易发生转移;等级转移基本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较少出现"跳跃式"转移;考虑空间因素后发现,相邻县区差异化的耕地非农化水平对本县区发生等级转移的概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空间溢出效应增强,维持原等级的概率越低,更易发生转移;等级转移的概率同时受空间滞后类型和初始等级的影响. |
|---|---|
| ISSN: | 1005-9369 |
| DOI: |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24.04.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