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下水开采与粮食生产的脱钩效应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
TV211.1+2%F323.213; 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与粮食生产的脱钩关系研究,对于客观反映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辅助华北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精准施策,继而促进地下水资源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Tapio脱钩模型、LMDI分解模型和GIS莫兰指数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省区和地市层面对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揭示脱钩的驱动效应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强脱钩是华北地区粮食产量与地下水开采的主要状态;供水结构效应、用水效率效应、规模效应是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减小的主要因素;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与粮食产量脱钩程度整体趋于优化,"...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no. 1; pp. 132 - 146 |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1100
15.01.2021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7-2284 |
Cover
| Summary: | TV211.1+2%F323.213; 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与粮食生产的脱钩关系研究,对于客观反映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辅助华北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精准施策,继而促进地下水资源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采用Tapio脱钩模型、LMDI分解模型和GIS莫兰指数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省区和地市层面对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揭示脱钩的驱动效应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强脱钩是华北地区粮食产量与地下水开采的主要状态;供水结构效应、用水效率效应、规模效应是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减小的主要因素;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量与粮食产量脱钩程度整体趋于优化,"十三五"期间,超过80%的地市处于脱钩状态,各驱动效应贡献率呈现H-H聚集和L-L聚集特征,但聚集区域较小,未形成连片效应.建议:以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区为重点,加大调整供水结构,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消耗;推进实施农业节水,强化河南西部等地区用水效率驱动效应;重视山东半岛等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趋势,保障粮食安全. |
|---|---|
| ISSN: | 1007-2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