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消耗法及运行效率的路网容量

U 491.1 +3; 时空消耗法是计算路网容量的重要模型,为了提高传统时空消耗法计算路网容量的准确性,克服其计算过程中忽略道路等级,未考虑车辆在不同等级道路上运行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道路分级的时空消耗改进模型. 车头间距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得到合理路网容量的基础,为此,针对车头间距标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运行效率理论作为参数标定的基础,并结合Van Aerde(VA)交通流模型得到车头间距与运行效率之间函数关系. 针对北京地区,基于上述理论计算得到快速路、主干路以及次干路运行效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车头间距分别为27. 92、25. 56、21. 88 m. 最后,以新规划的北京城市副中...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Vol. 45; no. 9; pp. 895 - 903
Main Authors 邵长桥, 庞佳骏, 吕鲲, 李晓明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100124%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01.09.201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4-0037
DOI10.11936/bjutxb201806001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U 491.1 +3; 时空消耗法是计算路网容量的重要模型,为了提高传统时空消耗法计算路网容量的准确性,克服其计算过程中忽略道路等级,未考虑车辆在不同等级道路上运行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道路分级的时空消耗改进模型. 车头间距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得到合理路网容量的基础,为此,针对车头间距标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运行效率理论作为参数标定的基础,并结合Van Aerde(VA)交通流模型得到车头间距与运行效率之间函数关系. 针对北京地区,基于上述理论计算得到快速路、主干路以及次干路运行效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车头间距分别为27. 92、25. 56、21. 88 m. 最后,以新规划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核心区域(155 km2 )内的路网作为模型的应用案例,根据交通调查等方法得到的数据及信息,应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得到该区域内主干路、次干路的路网容量为56~60万辆次/d.
ISSN:0254-0037
DOI:10.11936/bjutxb20180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