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铬渣堆污染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特征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X523;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值、因子分析、水化学计算、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Cr(Ⅵ)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 Cr(Ⅵ)的主要赋存形式,并探讨影响Cr(Ⅵ)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场地40m以浅的2个含水层均受到了 Cr(Ⅵ)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Cr(Ⅵ)在地下水中主要以CrO42-和HCrO4-2种形式存在,Cr...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Vol. 51; no. 3; pp. 180 - 190
Main Authors 吕永高, 蔡五田, 杨骊, 边超, 李敬杰, 王明国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 01.05.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30503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X523;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值、因子分析、水化学计算、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Cr(Ⅵ)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 Cr(Ⅵ)的主要赋存形式,并探讨影响Cr(Ⅵ)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场地40m以浅的2个含水层均受到了 Cr(Ⅵ)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Cr(Ⅵ)在地下水中主要以CrO42-和HCrO4-2种形式存在,Cr2O72-浓度极低,高浓度Cr(Ⅵ)水点的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3)降水淋滤和渗漏导致含有大量Na+、SO42-和Cr(Ⅵ)的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pH值升高;高浓度的HCO3-和弱氧化环境下铁氧化物的溶解可以促进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锰氧化物和有机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地下水中Cr(Ⅵ)浓度;浅层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加剧Cr(Ⅵ)在地下水中的富集.研究成果可为铬渣类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与后期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3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