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部近炸下防护液舱破坏机理分析

U661.4; 为研究大型舰船水下舷侧防护液舱的破坏机理,根据液舱的承载特性,设计制作缩尺战斗部模型和敞口、密闭两种液舱结构模型,开展两种姿态战斗部近炸下高速破片和冲击波对防护液舱的联合毁伤试验.根据试验后液舱模型的破损情况分析液舱前、后板在典型载荷下的破坏机理,总结分析液舱结构整体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高速破片是防护液舱结构的主要防御对象,破片开坑和空化阶段是液舱结构变形破坏的主要阶段,破片群侵彻液舱形成的激波载荷和空化效应引起的挤压载荷是使结构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冲击载荷....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Vol. 41; no. 2; pp. 163 - 169
Main Authors 金键, 侯海量, 吴梵, 陈鹏宇, 吴林杰, 朱锡, 陈长海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海军工程大学 舰船与海洋学院,湖北 武汉,430033 28.04.201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2486
DOI10.11887/j.cn.20190202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U661.4; 为研究大型舰船水下舷侧防护液舱的破坏机理,根据液舱的承载特性,设计制作缩尺战斗部模型和敞口、密闭两种液舱结构模型,开展两种姿态战斗部近炸下高速破片和冲击波对防护液舱的联合毁伤试验.根据试验后液舱模型的破损情况分析液舱前、后板在典型载荷下的破坏机理,总结分析液舱结构整体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高速破片是防护液舱结构的主要防御对象,破片开坑和空化阶段是液舱结构变形破坏的主要阶段,破片群侵彻液舱形成的激波载荷和空化效应引起的挤压载荷是使结构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冲击载荷.
ISSN:1001-2486
DOI:10.11887/j.cn.2019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