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地鼠不同病理状态颊囊黏膜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差异分析
R780.2; 目的 探讨分析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对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给予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不同时间的局部刺激,诱导建立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等病理状态的颊黏膜病变模型.采用ICG-NIF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荧光信号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不同病理状态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分析.结果 ICG-NIF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黏膜病变组织的荧光强度均高于正常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黏膜病变恶性程度越高,其荧光强度越高.组...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Vol. 42; no. 6; pp. 716 - 722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南京 210008%南京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南京 210008
01.12.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0-1182 |
DOI | 10.7518/hxkq.2024.2024150 |
Cover
Summary: | R780.2; 目的 探讨分析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对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给予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不同时间的局部刺激,诱导建立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等病理状态的颊黏膜病变模型.采用ICG-NIF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荧光信号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不同病理状态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分析.结果 ICG-NIF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黏膜病变组织的荧光强度均高于正常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黏膜病变恶性程度越高,其荧光强度越高.组织学分析显示,随着黏膜病变恶性程度增加,MVD增加(P<0.05),MLVD减小(P<0.05).结论 金黄地鼠异常增生的颊部黏膜病变与正常黏膜组织间具有ICG-NIF荧光信号差异,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辅助鉴别的临床应用潜能. |
---|---|
ISSN: | 1000-1182 |
DOI: | 10.7518/hxkq.2024.202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