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区域性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基于山东西南部 28 个气象观测站 1991-2022 年3-10 月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根据区域性高温过程等级划分标准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并开展相应的发生特征和致灾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西南部区域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多,开始日期显著提前,高温强度呈微弱增强变化;区域性干旱事件具有连发特征,发生频次增加,干旱强度趋于减弱;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集中发生于 6-7 月,发生频次增加,开始日期有所提前.(2)高温致灾危险性分布区域与高温强度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自西向东递减,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致灾危险性分布区域与干旱强度分布区域...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农业气象 Vol. 45; no. 6; pp. 657 - 668
Main Authors 李瑞英, 吕桂恒, 郝晓雷, 樊杰, 江晓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31 20.06.2024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菏泽 274000%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6362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24.06.00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基于山东西南部 28 个气象观测站 1991-2022 年3-10 月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根据区域性高温过程等级划分标准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并开展相应的发生特征和致灾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西南部区域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多,开始日期显著提前,高温强度呈微弱增强变化;区域性干旱事件具有连发特征,发生频次增加,干旱强度趋于减弱;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集中发生于 6-7 月,发生频次增加,开始日期有所提前.(2)高温致灾危险性分布区域与高温强度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自西向东递减,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致灾危险性分布区域与干旱强度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自南向北递减,高危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高温干旱复合致灾危险性分布区域与高温危险性区域分布规律较为相似,危险性自西向东递减.(3)随着气候变暖,山东西南部未来发生高温、干旱和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风险加大.
ISSN:1000-6362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24.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