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蒸散发变化及对植被生产力的响应
P426.2;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区域粮食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蒸散发动态变化、分析演变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探明区域水资源演变、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500 m空间分布率的PML_V2遥感蒸散产品,选择华北平原和蒸散量变化存在差异的3类农业类型区的4个典型区:以石家庄和保定为代表的山前平原区,以衡水为代表的中部低平原区,以德州为代表的黄河灌区,对像元尺度蒸散发变化、变化的显著性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华北平原年均蒸散量为588.1 mm,年际变化呈震荡波动上升态势;小麦季蒸散量受地下水压采、休耕政策影响,呈不...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Vol. 30; no. 5; pp. 735 - 746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22
01.05.2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22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2096-6237 |
DOI | 10.12357/cjea.20210922 |
Cover
Summary: | P426.2;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区域粮食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蒸散发动态变化、分析演变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探明区域水资源演变、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500 m空间分布率的PML_V2遥感蒸散产品,选择华北平原和蒸散量变化存在差异的3类农业类型区的4个典型区:以石家庄和保定为代表的山前平原区,以衡水为代表的中部低平原区,以德州为代表的黄河灌区,对像元尺度蒸散发变化、变化的显著性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华北平原年均蒸散量为588.1 mm,年际变化呈震荡波动上升态势;小麦季蒸散量受地下水压采、休耕政策影响,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玉米季蒸散量上升趋势显著(P<0.05).2)基于Theil-Sen Median斜率和Mann-Kendall方法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蒸散量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中部低平原和黄河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蒸散量变化有显著差异,农业用地内有85.5%的地区蒸散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有42.3%达到显著上升(P<0.05),主要分布在黄河灌区一带,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外围区蒸散量显著减少(P<0.05),但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内部蒸散量有增加趋势.3)蒸散量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归一化植物指数(NDVI)相关性分析表明,蒸散量与GPP的相关性较高,更能反映粮食主产区植被生产力对蒸散发的影响,尤其在黄河灌区和中部低平原区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 |
---|---|
ISSN: | 2096-6237 |
DOI: | 10.12357/cjea.2021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