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河流袭夺和分水岭迁移研究

P931.2; 分水岭是水系演化中的动态因素,通过连续或不连续的水系袭夺而发生迁移,从而导致水系重组.传统的对水系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个河流袭夺事件,而新提出的利用分水岭两侧chi(χ)值差异来描述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能够解释大尺度的河流袭夺事件,描述水系的整体演化过程.文章基于12.5 m DEM数据提取了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的chi(χ)值揭示其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反映桌子山的分水岭处于向东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在桌子山东西两侧的构造升降和降水条件都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岩性抗侵蚀能力差异是控制桌子山分水岭向东迁移的主要因素,当抗侵蚀能力更强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位于背斜...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质力学学报 Vol. 27; no. 2; pp. 294 - 303
Main Authors 林玲玲, 李雪梅, 张会平, 马字发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021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河北三河 06520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6-6616
DOI10.12090/j.issn.1006-6616.2021.27.02.02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931.2; 分水岭是水系演化中的动态因素,通过连续或不连续的水系袭夺而发生迁移,从而导致水系重组.传统的对水系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个河流袭夺事件,而新提出的利用分水岭两侧chi(χ)值差异来描述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能够解释大尺度的河流袭夺事件,描述水系的整体演化过程.文章基于12.5 m DEM数据提取了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的chi(χ)值揭示其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反映桌子山的分水岭处于向东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在桌子山东西两侧的构造升降和降水条件都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岩性抗侵蚀能力差异是控制桌子山分水岭向东迁移的主要因素,当抗侵蚀能力更强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位于背斜西翼,而中元古宙长城系(Pt)沉积碎屑岩位于其下部时,背斜西翼的河流具有更强的侵蚀能力,西翼河流可能会穿过背斜核部,从而侧向袭夺东侧的河流.
ISSN:1006-6616
DOI:10.12090/j.issn.1006-6616.2021.27.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