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

R282.71; 为防止品种混杂,筛选药用或茶用菊花的专用品种,以不同产地来源的 8个药用菊花品种 16个样品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菊花的品质成分含量;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单株花头数变异系数(39.03%)最大,是构成药用菊花单株花头干重的主要因素(r=0.800),以枣庄红心菊单株花头数(496.50)最多、单株花头干重最高;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等药效成分在不同来源的样本中差异显著(P<0.05),上述三种成分在滁州产滁菊中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 3....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食品工业科技 Vol. 45; no. 5; pp. 271 - 280
Main Authors 黄振, 慈惠婷, 柳志勇, 薛玉前, 任秀霞, 薛璟祺, 张秀新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枣庄 277800 01.03.2024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030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6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282.71; 为防止品种混杂,筛选药用或茶用菊花的专用品种,以不同产地来源的 8个药用菊花品种 16个样品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菊花的品质成分含量;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单株花头数变异系数(39.03%)最大,是构成药用菊花单株花头干重的主要因素(r=0.800),以枣庄红心菊单株花头数(496.50)最多、单株花头干重最高;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等药效成分在不同来源的样本中差异显著(P<0.05),上述三种成分在滁州产滁菊中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 3.75%、8.07%、16.08%,这与其品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说明滁州滁菊药效较优.13个性状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药效因子、高产因子、总黄酮因子和花径因子 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 84.34%;综合评价得分排在前 3位的依次为枣庄引种的红心菊、早小洋菊、滁菊.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判定在原产地,滁州滁菊适于药用;在枣庄引种地,红心菊为优选的高产品种,早小洋菊为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建立药用菊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我国药茶两用菊花新品种的引种筛选和药食同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ISSN:1002-030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