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path模型的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容量评估

S964.7;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生物功能组组成的能量流动模型,并基于能流模型评价了生态系统中硬壳蛤养殖容量.研究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硬壳蛤生物量最高(134.99 g/m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62.56 g/m2);底栖动物营养级最高(2.65).由于生态系统中第Ⅱ、Ⅲ营养级间能流传递效率较低(5.20%),系统绝...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海洋与湖沼 Vol. 55; no. 3; pp. 660 - 674
Main Authors 奉杰, 徐江玲, 赵小龙, 袁超, 吴玲娟, 白涛, 宋浩, 杨美洁, 于浩林, 张涛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 01.05.2024
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237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山东青岛 26606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青岛 26607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029-814X
DOI10.11693/hyhz2023110023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964.7;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生物功能组组成的能量流动模型,并基于能流模型评价了生态系统中硬壳蛤养殖容量.研究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硬壳蛤生物量最高(134.99 g/m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62.56 g/m2);底栖动物营养级最高(2.65).由于生态系统中第Ⅱ、Ⅲ营养级间能流传递效率较低(5.20%),系统绝大部分能量流通量(98.37%)位于第Ⅰ、Ⅱ营养级;系统连接指数和杂食指数分别为0.37和0.05,表明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比值为2.13,系统净生产力为每30天715.18 g/m2,表明生态系统以 自养为主.研究期间人工饵料投入量占初级生产力的71.60%,大量饵料投入使生态系统食物网以碎屑食物链为主;从生态系统能流平衡的角度评估硬壳蛤养殖容量,发现该系统中以硬壳蛤个体总湿重计的生态容量和生产容量分别为:854.46 g/m2和1441.47 g/m2.基于该系统中硬壳蛤生态、生产容量获取的硬壳蛤最大放养密度分别为73 ind./m2和123 ind./m2.由于Ecopath模型无法模拟生态系统无机环境因子对养殖容量的限制作用,在开展基于Ecopath模型的养殖容量评估结果应用时应保持谨慎.养殖期间水体、底质环境保持在养殖生物适宜范围是Ecopath模型评估结果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
ISSN:0029-814X
DOI:10.11693/hyhz202311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