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曲霉素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TS201.6; 棒曲霉素作为一种有毒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蔬、谷物、坚果等食品及中药材中,并可通过食物摄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机体,进而对人类和牲畜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棒曲霉素具有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多种毒性,能够损伤机体的肠、肾、肝等器官组织;棒曲霉素的毒性机制包括诱导生物大分子结构损伤、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细胞自噬、破坏肠道菌群稳态等.本文介绍近年来棒曲霉素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重点阐述棒曲霉素的毒性及其毒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棒曲霉素的解毒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食品科学 Vol. 44; no. 11; pp. 309 - 316
Main Authors 李勇, 单硕, 吴丹舟, 胡淑恒, 许子牧, 朱瑞瑜
Format Magazine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2023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63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20515-19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S201.6; 棒曲霉素作为一种有毒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蔬、谷物、坚果等食品及中药材中,并可通过食物摄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机体,进而对人类和牲畜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棒曲霉素具有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多种毒性,能够损伤机体的肠、肾、肝等器官组织;棒曲霉素的毒性机制包括诱导生物大分子结构损伤、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细胞自噬、破坏肠道菌群稳态等.本文介绍近年来棒曲霉素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重点阐述棒曲霉素的毒性及其毒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棒曲霉素的解毒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ISSN:1002-6630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2051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