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与非岩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比较
S154.3;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揭示其在岩溶土壤碳循环的作用,选取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为研究点,采集岩溶区、混合区与非岩溶区中的稻田、玉米和柑橘园表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异同.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8159条序列中,共有2602个OTUs.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纲(相对丰度>10%)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和β-变形菌纲(β-proteobateria).岩溶区土壤细菌门水平...
        Saved in:
      
    
          | Published in | 中国岩溶 Vol. 38; no. 2; pp. 164 - 172 |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shed |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541004
    
        01.04.2019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 
| Subjects |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 ISSN | 1001-4810 | 
| DOI | 10.11932/karst20190203 | 
Cover
| Summary: | S154.3; 为研究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揭示其在岩溶土壤碳循环的作用,选取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为研究点,采集岩溶区、混合区与非岩溶区中的稻田、玉米和柑橘园表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异同.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8159条序列中,共有2602个OTUs.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纲(相对丰度>10%)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和β-变形菌纲(β-proteobateria).岩溶区土壤细菌门水平上的变形菌门和Latescibacteria的细菌和目水平上的酸杆菌亚群GP6的丰度均高于混合区和非岩溶区,而科水平上酸杆菌亚群GP1和目水平上的酸杆菌亚群GP2的相对丰度低于混合区和非岩溶区.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pH和总氮等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子. | 
|---|---|
| ISSN: | 1001-4810 | 
| DOI: | 10.11932/karst2019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