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手缝合联合钛夹封闭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创面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缝合(EHS)这一新技术封闭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面的可行性,以及EHS联合钛夹封闭创面的实用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位经验丰富且接受过6次活体猪胃EHS训练的内镜医师,对20例有直肠黏膜病变或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ESD,然后采取EHS联合钛夹的方法封闭ESD创面,即首先通过EHS尽可能多地缝合创面,然后使用钛夹固定缝合线的尾部,最后用钛夹闭合未完全缝合的残余创面。主要观察创面的完全闭合情况和术后1个月内的延迟性出血情况。结果:20例患者ESD创面大小为2.2~3.6 cm,中位数为2.7 cm。患者...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肿瘤杂志 Vol. 45; no. 8; pp. 697 - 703
Main Authors 宋世博, 窦利州, 刘勇, 张月明, 贺舜, 王贵齐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北京 100021 01.08.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3766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30216-0006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讨内镜下手缝合(EHS)这一新技术封闭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创面的可行性,以及EHS联合钛夹封闭创面的实用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位经验丰富且接受过6次活体猪胃EHS训练的内镜医师,对20例有直肠黏膜病变或黏膜下病变的患者行ESD,然后采取EHS联合钛夹的方法封闭ESD创面,即首先通过EHS尽可能多地缝合创面,然后使用钛夹固定缝合线的尾部,最后用钛夹闭合未完全缝合的残余创面。主要观察创面的完全闭合情况和术后1个月内的延迟性出血情况。结果:20例患者ESD创面大小为2.2~3.6 cm,中位数为2.7 cm。患者的ESD创面均达到了完全闭合,其中12例(60.0%)患者实现了内镜下完全缝合,8例(40.0%)患者在EHS的基础上联合了钛夹闭合。无延迟性出血发生。结论:EHS技术闭合直肠ESD创面安全可行,EHS联合钛夹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地闭合直肠ESD创面,预防术后延迟性出血,并且更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ISSN:0253-3766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30216-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