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 (HCC)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 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4.8%的患者同时联合了靶向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 (≥65岁) 及非老年组 (<65岁) ,评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 (OS) 、无进展生存期 (PFS) 、客观缓解率 (ORR) 、疾病控制率 (DCR) 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rAE) 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
Saved in:
Published in | Linchuang gandanbing zazhi Vol. 40; no. 10; pp. 2034 - 2041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Changchun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01.10.2024
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四科,西安 71006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38%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西安 710068%山东省立医院感染科,济南 25002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肿瘤介入科,北京 10001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04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陕西 咸阳 721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西安 710004%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四科,西安 710061%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南京 210008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DOI | 10.12449/JCH241017 |
Cover
Summary: | 目的 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 (HCC)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 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4.8%的患者同时联合了靶向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 (≥65岁) 及非老年组 (<65岁) ,评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 (OS) 、无进展生存期 (PFS) 、客观缓解率 (ORR) 、疾病控制率 (DCR) 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rAE) 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6个月PFS和DCR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老年组27例,非老年组72例。老年组12个月总生存率、ORR和DCR分别为67.8%、44.4%和74.1%,中位PFS为6.4 (3.0~12.4) 个月,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老年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非老年组中位OS为18.9 (13.0~24.8)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5) 。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大血管浸润 (MVI) 是6个月PFS (HR=2.603,95%CI:1.136~5.964,P=0.024) 和DCR (HR=3.963,95%CI:1.671~9.397,P=0.002)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HBV感染病因、出现肝外转移、Child-Pugh B级和AFP>400 ng/mL与6个月PFS和DCR无关。老年组患者中任何级别的irAE和3/4级irAE发生率分别为51.9%和25.9%,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两组最常见的irAE为皮肤疾病 (39.4%) 。 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65岁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与<65岁患者相当。MVI与免疫治疗应答不佳和不良预后相关。 |
---|---|
Bibliography: | ObjectType-Article-1 SourceType-Scholarly Journals-1 ObjectType-Feature-2 content type line 14 |
ISSN: | 1001-5256 2097-3497 |
DOI: | 10.12449/JCH24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