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社会”视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后现代社会”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忆的认同意识、制度设计的优化意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同时要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构建积极的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增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面集体记忆。...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24; no. 4; pp. 375 - 381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南京医科大学
30.08.2024
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大庆市高新区黎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711%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671-0479 |
DOI | 10.7655/NYDXBSSS240183 |
Cover
Summary: | “后现代社会”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倡导差异、容忍、协商和参与原则。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心态特征变化明显。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要加强社会风险的应对意识、社会心态的引导意识、集体记忆的认同意识、制度设计的优化意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同时要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构建积极的社会心理疏导体系,增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面集体记忆。 |
---|---|
ISSN: | 1671-0479 |
DOI: | 10.7655/NYDXBSSS240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