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化与分析

【目的/意义】认知乡村振兴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方法/过程】以福建省2015—2020年75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从5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内在规律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取得巨大增长,区域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均衡性水平增强;(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高—高区和低—低区在空间上集聚明显,高—高显著区主要分布在闽南金三角和福州闽江口邻近县域,低—低显著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北的宁德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台湾农业探索 no. 6; pp. 58 - 66
Main Author 王海平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2.202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5617
DOI10.16006/j.cnki.twnt.2023.06.00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意义】认知乡村振兴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方法/过程】以福建省2015—2020年75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从5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内在规律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取得巨大增长,区域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均衡性水平增强;(2)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高—高区和低—低区在空间上集聚明显,高—高显著区主要分布在闽南金三角和福州闽江口邻近县域,低—低显著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北的宁德地区;(3)从时间演变来看,福建省乡村振兴发展初步形成以“闽南金三角”和“闽江口”核心,向边缘梯度辐射的“中心—边缘”空间结构模式,然而福建省县域乡村发展主要还是由次冷点区覆盖,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最后提出促进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ISSN:1673-5617
DOI:10.16006/j.cnki.twnt.2023.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