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全新世姚江河谷平原古文化遗址分布变化及动因的GIS分析

姚江河谷平原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文明演进历史悠久。此地区在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复杂的环境演变,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迁的理想区域。本研究收集了63处姚江河谷平原新石器时代与商周的人类遗址的地理位置、文化分期、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遗迹和遗物等信息,使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继承性、与山地距离、核密度和规模等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河姆渡文化一、二期遗址较少且继承性较高,叠置系数为0.83。河姆渡文化三、四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但继承性相对降低,叠置系数降至0.73。良渚文化与商周遗址数量与继承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叠置系数降至0.43。上述结果反映了从河姆渡...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上海国土资源 Vol. 44; no. 4; pp. 43 - 53
Main Authors 林芳由, 王张华, 宓欣芸, 苗炳迪, 雷少, 李冬玲, 沙龙滨, 徐皓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上海市地质学会 30.12.2023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 31521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000%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 315211
浙江省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 315211
浙江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21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5-1329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4.0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姚江河谷平原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文明演进历史悠久。此地区在全新世期间经历了复杂的环境演变,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迁的理想区域。本研究收集了63处姚江河谷平原新石器时代与商周的人类遗址的地理位置、文化分期、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遗迹和遗物等信息,使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继承性、与山地距离、核密度和规模等属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河姆渡文化一、二期遗址较少且继承性较高,叠置系数为0.83。河姆渡文化三、四期,遗址数量显著增加,但继承性相对降低,叠置系数降至0.73。良渚文化与商周遗址数量与继承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叠置系数降至0.43。上述结果反映了从河姆渡文化三期到四期、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到商周这三个时间节点,发生了重要的环境和人群组成变化。(2)在空间分布上,遗址最早出现于平原中部并于河姆渡文化二期与四期先后向东部与西部扩散,直至占据整片姚江河谷平原;遗址普遍距山地不超过1500 m,且只在河姆渡文化四期与商周明显向平原低地扩散,反映这两个时间段姚江河谷平原陆地资源比较丰富,指示了比较广泛的海退。(3)从河姆渡文化一期到商周,姚江河谷平原经历了从残余古海湾到被充填的过程,同时还伴随古姚江的形成、变迁以及海岸线附近与平原内部的地势倒转。
ISSN:2095-1329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