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问题研判、政策创新与保障机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详实的基础调查和一手资料分析,发现实践中存在“规划难”“审批难”“指标难”“供地难”“实施难”等问题,特别是以往对土地要素保障偏重于城区,乡村地区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和用地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巨大,配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也难以保障,而产业用地的种类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旅游专业化特征使得现行政策不匹配发展需求,部分用...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上海国土资源 Vol. 45; no. 1; pp. 11 - 15
Main Authors 甘晓辉, 伍婷, 邵虹, 汪宇峰, 邹秀清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上海市地质学会 30.03.2024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江西·南昌 330013%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5-1329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4.01.0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回应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此前,全国各地聚焦乡村产业用地,正在研究或已经出台保障文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保障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面上评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开展详实的基础调查和一手资料分析,发现实践中存在“规划难”“审批难”“指标难”“供地难”“实施难”等问题,特别是以往对土地要素保障偏重于城区,乡村地区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和用地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巨大,配套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用地也难以保障,而产业用地的种类多样化、功能复合化和旅游专业化特征使得现行政策不匹配发展需求,部分用地无法明确指标来源,项目报批缺乏实操路径,供地渠道也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创新和保障机制构建两方面着手解决。政策创新方面:一是以明确重点项目报批审批政策响应重点关注诉求,二是以完善规划配套政策重点保障产业融合项目和文旅项目,三是以创新全链条贯通政策供给策应投资主体需求;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一是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准入机制,二是探索建立差别化供应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多部门联动实施保障机制。
ISSN:2095-1329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4.01.003